雖然我知道園藝真的可以治癒一個人的心理,可以讓人與植物一起成長,可以提升生活品質,甚至改善生活,但是因為「治療」這兩個字,容易讓人誤會。
在園藝課程教導的十多年的時間中(更正為13年),大多數的人覺得「園藝治療」是植物的醫生,部份特定上課對象(身心障礙者、偏差行為等)中的某部份人員會感覺自己被貼了標籤,「你全家才需要治療」「你們才有病」。
另一個因素是園藝治療課程不可能僅用1-2堂3-6小時即可以達到「治療」的效果,所以在上課邀請時,我會說明給邀請單位聽,不是我不愛用專業的名詞,而是濫用會汙辱甚至誤導民眾對園藝治療的專業。
我所謂的「治療」即是我們上課單位希望訂定目標,透過園藝治療師的課程設計,來達到目標。如讓參與者願意進行操作達到「復健效果」,所以課程設計上就會讓參與的人有興趣,以後能持續進行。又:增進「凝聚力」,課程操作中,即會比較多討論、一同完成、有互動性的課程內容。又如:促進「生活品質」環境美化、生活運用、餐飲運用,都是課程中讓大家喜歡後,讓成員將課堂中所學的內容,帶回家中運用的契機。
以下課程今年度第一次接觸的邀請單位,這次我贊成他們採「園藝治療課程」作為標題,單位希望課程可以除了園藝操作外,可以添加「手作」「生活運用」「回家後持續運用」「提昇生活品質」「增加未來的活動參與意願」雖然上課學員跟講師帶領尚可的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,也還不確定結果,但是我確定的是他們上課時以定能滿心歡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如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寫信反映唷。e-mail:127205@yahoo.com.tw